商城分类
  • 晶型BR技术新产品
  • 联合用药
  • 超微粉
  • 添加剂
  • 中兽药
  • 猪牛羊新品
  • 专家套餐
  • 预防保健
  • 颗粒剂 粉剂
  • 水针
  • 粉针
  • 口服液
  • 片剂
  • 消毒液
  • 巴心巴意
  • 打虫药
  • 组合方案
    牛羊组合方案猪类组合方案禽类组合方案
    牛羊组合方案
    猪类组合方案
    胃肠道腹泻病症类
    呼吸道病症类
    高热混感繁殖障碍病症类
    皮炎痘疮腐蹄病症类
    禽类组合方案
  • 情藏老酒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的常见误区

浏览数:118 

2010年中国暴发了猪流行性腹泻,对全国的猪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2010-2012年这个阶段,我们过分强调疫苗免疫或者返饲的作用,但自 2013 年 5 月美国暴发猪流行性腹泻以来,我们对猪流行性腹泻的认识逐渐回归理性,但是在具体防控措施上还存在许多误区。现根据我们在现场遇到的一些典型病例分析如下 :

1误区一:把哺乳仔猪腹泻等同于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对猪的致病力是较强的,一旦感染各年龄段没有相应抗体的猪都会发病;因此,典型的发病猪场往往首先从育肥猪或保育猪(与外界接触的猪群)感染发病,然后逐渐向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和产房蔓延 ;如果一个猪场超过 7 天以上仅仅在哺乳仔猪发生腹泻,而其他猪群表现正常,那么大部分与猪流行性腹泻无关。如果在较长时间内,猪场的腹泻局限于哺乳仔猪,那么我们需要关注的致病因素应该包括 :猪伪狂犬病、大肠杆菌感染、魏氏梭菌感染、球虫感染、食道口线虫感染、母乳中含有呕吐毒素、母猪泌乳障碍和冷应激等,且可以不考虑猪流行性腹泻的问题。

2误区二:把免疫猪群的发病简单归咎于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基因型变异

经常会遇到一些猪场免疫了猪流行性腹泻疫苗仍然发病的现象,往往把它归咎于病毒的基因型的变异所致。疫苗的免疫效果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肠道产生的IgA抗体水平与环境载毒量相互作用关系的结果,而IgA抗体水平主要取决于群体抗体高度与群体抗体均匀度,如果猪场环境载毒量过高,即使免疫疫苗抗体水平再高,也无法抵御野毒的攻击,从而表现发病状态,哪怕使用了变异毒株的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只是发病率低一些罢了。也就是说,猪流行性腹泻防控的核心一方面是提高疫苗免疫的水平,增强中和野毒的能力,这方面变异毒株更有优势。另一方面降低环境的载毒量,而不仅仅换个毒株,换个疫苗这么简单的问题。但从猪流行性腹泻疫苗选择的本身首先要考虑疫苗毒株匹配性;其次要提高疫苗的有效含量,临床很多的免疫失败的案例与疫苗有效含量不足有很大关系;再次可以适当增加免疫次数,5-6次/母/年,提升群体抗体高度与均匀度。总之,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一手抓提高猪群群体免疫力,一手抓环控,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3误区三:用临床是否发病来评估疫苗免疫效果

许多猪场喜欢用免疫猪群是否发病来评估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的效果,其实这是非常不科学的。首先猪流行性腹泻是猪腹泻的主要病因,但不是全部,像猪伪狂犬病、大肠杆菌感染、德尔塔病毒、新型肠道病毒、魏氏梭菌感染、球虫感染、食道口线虫感染、母乳中含有呕吐毒素、母猪泌乳障碍和冷应激等均可引起,而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对于其他疾病没有保护;哪怕仅发生猪流行腹泻疾病,疫苗的免疫也不是100%的,还需要考虑猪群健康度与环境载毒量的影响。临床观察法主观性较强,因人而异,缺少量化指标,就丧失了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价值。如果从猪流行性腹泻发病规律考虑,我们通过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尤其是引种与车辆、人员进出的控制,完全可以阻止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传入;通过彻底的消毒,可以降低猪场内野毒载毒数量;科学的温度、湿度、通风、密度、洁净度控制,可以提升猪群健康水平,从而保持猪场连续几年不发病。美国就是在不依赖使用疫苗的情况下已经基本平息了猪流行性腹泻疫情,同样证实了猪群不发生猪流行性腹泻并不完全是疫苗的功劳。当然,免疫疫苗能够提升猪群群体抵御野毒攻击水平,大幅降低因为管理漏洞而造成发病的概率。因此我们必须建立量化的指标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目前,检测抗体来评估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的免疫效果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现有的商品化检测试剂盒可以用于血清和乳汁中猪流行性腹泻 IgA 或 IgG 抗体。通过监测免疫IgA或IgG 抗体变化与临床表现关系,建立疾病控制评价模型才是最科学的选择。

4误区四:用口服免疫弱毒疫苗来建立肠道黏膜免疫

一些人根据猪通过消化道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发病的机理,盲目推论可以用口服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来建立肠道黏膜免疫的逻辑。其实,美国科学家在 20 世纪 80 年代已经证实了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很容易被胃酸破坏、失去免疫原性,而强毒则能够突破胃酸的破坏、进入肠道感染发病。因此,要证实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能否突破胃酸的破坏必须进行严格的科学试验,虽然临床上很多猪场也发现口服活疫苗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有几个关键问题尚无法搞清楚,什么时机口服?口服多大剂量有效?口服多大剂量致病?不同毒株、不同含量、不同猪群差异度是什么?否则口服方案是难于在临床推广的。口服疫苗确实是未来疫苗发展的趋势,现有的技术确实也存在很多瓶颈,但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口服疫苗一定可以成功。现阶段,成熟的免疫方式还是肌肉或者后海穴注射,切忌盲目尝试。


微信图片_20180712090047.jpg

会员登录
登录
回到顶部